无人机攻击已成为能源基础设施面临的重要安全威胁免费配资网站,其威胁范围广泛,涵盖军事行动、国土安全和国际稳定等多个领域。从小型改装消费级无人机到配备武器和强大监视系统的军用级平台,各类无人机的广泛存在,使得个人、非国家行为体和国家都能够实施远程攻击。
一、无人机对基础设施的威胁
(1)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威胁
电力系统包括火力、核能、水力及可再生能源设施,无人机攻击可能导致设备损坏、停机甚至安全事故。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使用Shahed 136无人机攻击乌克兰电力设施,造成切尔尼戈夫州社区停电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变电站损坏。输电塔、变电站及配电线路是无人机的潜在目标。攻击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,影响居民、工业和商业用电。核电站作为高风险目标,无人机攻击可能引发核安全事故,威胁公众安全和环境。
(2)对油气能源基础设施攻击威胁
炼油厂、天然气处理厂若被无人机攻击,可能引发火灾、爆炸及环境污染。2024年1月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鞑靼斯坦地区炼油厂,导致日处理15.5万桶原油的设施起火。油气管道、存储终端及港口运输设施易受攻击。胡塞武装曾使用Qasef-1无人机袭击沙特东部油气田,俄罗斯炼油厂也遭乌克兰无人机多次攻击,影响燃料供应。
展开剩余77%(3)对能源运输与通信基础设施攻击威胁
港口、机场及公路等能源运输通道若被无人机干扰,可能中断煤炭、天然气和石油的运输,影响供应链。红海冲突中,胡塞武装对商业船只的无人机攻击导致欧亚贸易受阻,能源运输成本上升。通信塔、卫星设施及数据中心是能源系统运行的关键支撑。无人机攻击可能破坏通信网络,阻碍应急响应。乌克兰电网遭攻击后,就曾因通信中断影响救援效率。
无人机攻击基础设施
无人机攻击的演进
二、用于基础设施攻击的主要机型
Qasef-1/Qasef-2K、Shahed 136(俄称 Geran-2)和Bayraktar TB2三种无人机均在近年冲突中针对能源基础设施发动过有效攻击。
Qasef-1/Qasef-2K为中型战斗无人机(自杀式无人机),有效载荷30公斤,可携带炸药或简易爆炸装置,具有小型、低速、低成本的特点,难以被传统雷达探测,适合近距离精准突袭。为也门或伊朗制造,成本1000-3000美元/架。
Shahed 136(俄称 Geran-2),伊朗设计的自杀式无人机,可在目标区域盘旋搜索目标,具有射程远、成本低的特点,可大规模部署形成集群攻击,对能源供应链造成持续干扰。有效载荷30-50公斤,可搭载高爆战斗部。该机型单架成本约20000美元。
Bayraktar TB2为土耳其制造的中空长航时武装无人机,可远程操控或自主飞行。有效载荷150公斤,可携带激光制导导弹、智能炸弹等精确武器,单架成本500-600万美元。该机型具备长续航和精确打击能力,适合攻击纵深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。
可见低成本、易获取和长射程是这类无人机被广泛使用的关键原因,而 Bayraktar TB2等高端机型则体现了军事级无人机在精准打击中的优势。
用于基础设施攻击的主要机型参数
三、应对无人机攻击能源基础设施风险的策略
以下是降低无人机攻击能源基础设施风险的多种方法,从技术防护、管理策略、法规协同等维度展开。
(1)技术防护手段
探测识别技术。整合雷达、射频传感器、智能摄像头、声音传感器 ,形成“传感器融合”系统。比如利用雷达探测无人机位置与运动轨迹,射频传感器捕捉其通信信号定位操控者,智能图像识别软件自动从摄像头画面识别无人机,减少误报,提升探测准确性与全面性,还可连接多地点探测系统,构建区域防御预警网络。在能源设施(如电厂、炼油厂、输油管道)周边,布设固定式+移动式反无人机预警设备,借助多站定位无线电设备,不主动发射信号,实现对无人机的探测、识别、跟踪、告警与记录,像国家电网针对输电线路防护,就可采用这类系统提前察觉“黑飞”无人机。
拦截反制技术。利用射频干扰无人机与操控者间通信,使其进入安全模式(降落、返航或悬停)是常见且相对安全的手段,可部署射频干扰设备守护能源设施,切断无人机控制链路;发送虚假GPS信号,干扰无人机导航,将其引至安全区域或使其偏离航线,适合保护像核电站、大型油库等关键且敏感的能源设施,让无人机无法精准定位目标;发射高能激光束,烧蚀无人机表面材料、功能部件,破坏其动力学特性、能源与飞行控制系统,使其失去飞行能力。
动能反制技术。可以通过专门无人机,通过网捕、系绳或直接撞击,捕获或使敌方无人机失效,不过因有意外损害和碎片掉落风险,多作为军事用途的最后手段,能源设施防护中需谨慎评估使用场景。也可利用发射网困住无人机螺旋桨使其坠落,近距离应对小型无人机效果好,可部署在能源设施要害区域(如变电站、炼油厂中控区)周边,作为近距离防御手段。
(2)管理与运营策略
物理安全强化。在能源基础设施(如电厂围墙、炼油厂重要设备区)周边,设置障碍物(如铁丝网、防撞栏结合电子围栏),增加无人机接近难度;还可采用“铁笼”式防护(类似俄罗斯保护炼油厂的做法 ),阻挡无人机靠近关键设施;通过隐蔽伪装、示假欺骗,让能源设施难以被无人机识别锁定。比如用伪装网覆盖重要设备,设置假目标吸引无人机攻击,降低真实设施被发现和打击的概率。
操作安全与应急。能源企业定期评估无人机攻击薄弱环节,调整安全措施;制定详细应急预案,明确无人机入侵时的沟通、疏散、与执法部门协作流程;开展模拟攻击演练,测试防御能力,找漏洞改进,像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就可通过演练,优化高压变电站反无人机防护。
供应链与合作管理。能源设施建设、运维中免费配资网站,选择无人机防御设备供应商时,考察其技术可靠性、服务响应能力;要求供应商定期更新系统,适配新型无人机攻击手段,保障反制设备有效性;能源企业与军方、警方、监管部门密切合作,共享无人机威胁情报,协同制定应对策略。如与军方联合开展反无人机演练,借助军方先进探测与反制技术;警方加强对无人机违规销售、改装的监管,从源头减少威胁。(来源: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)
发布于:北京市凯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